说起罗布泊这个地方,很多人都觉得它神秘得要命,那片大漠在新疆东南部,过去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,现在却成了著名的死亡之海。
那里风沙大,气温高,进去的人容易迷路,水源也少得可怜。1980年夏天,就发生了彭加木失踪的事,这事儿到现在还让人议论纷纷。
彭加木是中科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,本名彭家睦,广东人,1925年生,早年学化学,专攻植物病毒。
1956年他调到新疆工作,搞过几次罗布泊考察,目的是研究沙漠里的植物和地质情况。那时候国家重视边疆开发,他带队进去是为了收集样本,帮着了解那里的生态环境。
1980年5月,彭加木第三次率队进入罗布泊,这次队伍有12个人,包括科研人员和司机。出发前他们在乌鲁木齐准备好车辆和补给,6月2日从米兰农场进发,沿着古河道往东走。
罗布泊当时是核试验区,军事管制严,他们得协调好。6月5日,队伍到了库姆库都克附近,水和油快用光了。彭加木发电报求援,军方答应空投补给,但没及时到。
展开剩余82%6月11日,他们继续前进,情况越来越糟,高温下人容易脱水。6月16日,补给还是没影,队伍决定撤,但彭加木坚持要找水源。
关键那天是6月17日上午10点半左右,彭加木留下一张纸条:“我向东去找水井。彭。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。”然后他一个人走了。
队友发现时已经下午,赶紧分头找,跟着脚印追了半天,但沙地脚印容易被风吹散,没找到人。下午他们报告上级,军方马上组织搜索。
第一轮搜索从6月18日开始,用飞机和车辆,拉网式找了好几天,覆盖几百平方公里,没结果。6月22日,国家层面介入,中科院和军方联合,派了更多人马,又找了十多天,还是空手。
1980年下半年,又组织两次大规模行动,动用直升机和地面部队,找了上千平方公里。1981年春天,第四次搜索,用了先进设备,还是没线索。
那年彭加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,全国媒体报道,家属也接受了这个事实。但找人没彻底放弃,1990年代零星有行动。
2003年,有人报道在罗布泊发现一具干尸,媒体闹得沸沸扬扬,但鉴定后不是彭加木,尸体特征不对。2005年冬天,又发现一具男尸,在大南湖戈壁,衣服和牙齿比对,也排除。
2007年类似,又一具干尸现身,位置靠近失踪点,专家提取样本比对DNA,结果还是不对。到现在,官方记录就是失踪,原因不明,但多认为是沙漠环境导致,像是脱水、迷路或被沙埋。
为什么这事儿这么有名?因为罗布泊本身就带点神秘色彩。那里是古楼兰遗址所在地,历史上楼兰国突然消失,留下一堆谜团。
加上20世纪中叶,中国在那搞核试验,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就在罗布泊爆炸,之后好几次,辐射影响大,外人进不去。彭加木失踪时,正好是核区附近,民间就传出各种说法。
有人猜他是被辐射影响,神志不清走丢了;也有人说队伍内部有矛盾,他被队友害了,但没证据。
官方调查过队友,都没问题。彭加木身体当时有病,肾炎和肿瘤史,沙漠里体力跟不上,可能突然发病倒下,被风沙盖住。
再来说流传的那些故事,尤其是标题里提到的老兵那部分。那是民间传说的一部分,网上从2009年左右开始流行,叫双鱼玉佩事件。
故事大概是彭加木队伍在罗布泊发现一个古遗址,里面有神秘装置,能复制东西。实验时用鱼试,结果复制出一条一模一样的鱼,故名双鱼玉佩。
后来复制人,出了事故,彭加木被复制成两个,国家为保密宣布他失踪。还扯上老兵,叫南建业或类似,说他护卫队伍,目击复制人,回营后精神出问题,临死前说“彭加木未归,回来的不是人”。
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,网上版本多,添油加醋的不少,有的说镜像人器官反转,有的说涉及外星科技。
但这些是都市传说,没官方记录支持。查资料,双鱼玉佩最早出自网上帖子,混杂了彭加木失踪、罗布泊核试、古遗址等元素。
1950年代到1960年代,罗布泊确实有国民党残兵活动,叫沙民,他们在沙漠游荡,吃野植物生存,有的感染病毒死掉或精神异常,但那是历史事实,没复制人。
彭加木队伍也没报告发现古工程或玉佩,考察日志里是正常科研。为什么流行?因为人们爱神秘,罗布泊偏僻,信息封闭,容易脑补。加上互联网时代,故事传播快,一传十十传百,就成了“真相”。
老兵精神失常那段,更是传说里的点缀。现实中,参与搜索的士兵不少,有的退役后回忆过,但没谁说见过复制人。精神失常可能源于沙漠压力,高温和缺水容易引起幻觉。
历史上,有些探险者在罗布泊迷路后回来,确实有心理问题,但那是环境因素,不是超自然。彭加木家属后来接受采访,说他就是普通失踪,别添乱。
国家搜救那么大阵仗,是因为他是科学家,带了重要样本,丢了可惜,加上政治敏感期,得彻底查。
分析起来,失踪原因最靠谱的是自然因素。罗布泊雅丹地貌多,风蚀沟壑深,人掉进去难爬出。高温50度以上,彭加木单人行动,没带够水,容易中暑倒地。
纸条是真迹,笔迹鉴定过。队友回忆,他走时精神正常,就是急着找水。集体谋杀的说法没依据,队伍是科研的,没动机。
国外劫持也扯,罗布泊深处,外国人进不去。时空穿越或玉佩复制,就更像娱乐了,科学上没基础。
结语:这事儿有内涵的地方,是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精神。彭加木三次进罗布泊,第一次1979年,穿越成功,带回样本。第二次1980年初,差点出事,但坚持。
第三次明知危险,还去,体现科学家献身精神。国家搜救花大力气,也说明重视人才。民间传说流行,说明大家对未知好奇,但也提醒别轻信谣言,得看事实。
到现在,罗布泊还是禁区,卫星拍过“地球之耳”形状,地质奇特。彭加木失踪45年了,谜底可能永远埋在沙下。
但通过这事儿,能学到点东西:沙漠探险得准备足,团队合作重要,别逞强。网上故事听听就好,别当真。生活中,多点理性,少点玄乎。
发布于:河南省安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